
最新動態(tài)
在手機上玩云手游 是套娃還是潮流?
2024-11-2611月19日,谷歌推出的云游戲平臺Stadia正式上線。該平臺最早于今年6月公布,不到半年便成功推出,這展示了云游戲與傳統主機游戲硬件發(fā)布的不同之處,云游戲強調的是靈活性和快速部署。
同一天,電子競技、手游概念、網絡游戲板塊迅速上漲。至當天中午,愷英網絡、盛天網絡、鼎龍文化、掌趣科技、迅游科技、任子行、天神娛樂紛紛漲停,完美世界、游族網絡、三七互娛、昆侖萬維等漲幅超過8%。
這也體現了技術在游戲資本市場的“蝴蝶效應”,據稱這一切都受到了谷歌發(fā)布云游戲的影響。
然而,產品評價卻并非一片贊譽。知名技術評測媒體Digital Foundry表示:總體還不錯,但仍有改進空間。除了Stadia在串流效率和HDR顯示等方面表現出色,大多數優(yōu)點其實都是云游戲本身的優(yōu)點,例如無需安裝游戲、隨時隨地可玩、無視硬件配置等。缺點方面,云游戲固有的問題依舊存在:串流壓縮導致畫質損失、延遲問題未能解決、配套功能不夠完善等。
這一評價與外界的預期基本一致。多年來,云游戲在游戲行業(yè)中始終被認為是“看起來很美,但實際操作時總是差那么一點”。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,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帶寬不足,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用戶需求與實際落地之間難以匹配。
相較于其他高科技產品,云游戲的一個特點是其產品邏輯和實現原理相對簡單,普通人經過簡單的學習就能理解。但這同時也導致了人們對云游戲抱有過高的期望,比如十多年前,許多人認為云游戲可以讓人們在手機上玩到主機上的高質量游戲,無視硬件性能和平臺差異,只需接入網絡即可享受高畫質游戲。無論是早期的Onlive,還是現在的Stadia,都設定了類似的愿景。
但這樣的云游戲,實際上是要將整個游戲的數據流媒體化,這不僅對帶寬提出了極高的要求,還涉及跨平臺游戲操控的問題。即使可以在手機和平板上玩到主機游戲,很多人也不愿意在這些設備上玩,所以這種“隨時隨地玩大作”的需求其實是一個看似美好但并不現實的幻想。
那么,Stadia的產品體驗不佳,是否意味著云游戲目前還不成熟呢?
答案是否定的。
在當前環(huán)境下,其實有更加實際的解決辦法,雖然看起來沒有那么科幻,但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一些應用。比如在手機上玩云手游。這聽起來像是在重復,但卻是目前的一種實用方案。
隨著5G技術的逐步普及,云游戲、VR、AR等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機會,這對游戲廠商的長期發(fā)展來說是個好消息。目前,許多大公司已經開始在這幾個領域進行布局。在國內的云計算廠商中,華為云就是一個能夠提供從芯片到硬件再到軟件全棧云服務的廠家,它已早早進入云游戲市場,并建立了一整套解決方案。
早在2018年3月,華為云內部就正式確立了“云手游”項目。雖然在傳統玩家看來,手游對硬件配置的要求并沒有PC游戲那么高。但隨著手游項目的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對硬件配置的要求也在提高。有些游戲只有在高端機型上才能展現最佳效果,如高清畫質和高幀率等。還有一些游戲從設計之初就只針對高端手機,在中低端手機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。
此外,即便擁有高端手機,但對于普通的手游玩家來說,如今動輒1~2GB的手游下載和安裝時間過長,且玩起來還會有手機發(fā)熱、耗電快等問題。這些問題短期內游戲廠商和手機廠商都無法解決,但“云游戲”可以解決這些痛點。
如何在手機上玩云手游?華為為此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案。
一種是面向中低端手機,即傳統的視頻流云游戲:在云端進行游戲渲染,然后通過網絡傳輸,對硬件要求很低,在理想網速下可以實現高畫質游戲效果。
另一種方案更具創(chuàng)新性,這就是華為自主研發(fā)的“指令流”云游戲。在當前的4G網絡環(huán)境下,視頻流云游戲只能實現普通畫質,但在同樣條件下,指令流云游戲則能實現2K級別的高清畫質。
這是如何實現的?
“指令流”云游戲的工作原理是:基于通用的3D API,截取云端游戲對API的調用信息及資源,進行針對性壓縮,然后傳輸到手機客戶端,手機再使用這些信息調用API進行渲染。
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:在云端獲取游戲的3D渲染指令,將這些指令壓縮后傳輸到手機上,手機端接收到這些指令后,利用手機中的GPU進行渲染。這樣做可以減輕云端的壓力和成本。
指令流是一種創(chuàng)新性的方案,它對硬件配置較為依賴,適合高端手機,效果也比視頻流要好很多?;蛟S有人會問,既然有高端手機,為何不直接在手機上安裝游戲呢?這是因為手機廠商定價策略的原因,很多人會選擇價格較低的旗艦機,而這些機器的最大短板就是存儲容量?,F在無論是應用程序、照片還是視頻,體積都在不斷增大,更別說大型手游動輒數GB的存儲需求了,普通玩家很難同時安裝多款手游,且更新游戲也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。云游戲可以大大減少游戲包的體積。
另外,國內大部分玩家大多是上班族,生活節(jié)奏快,時間碎片化。云游戲既能最大程度地提供無縫游戲體驗,又能減少存儲和時間成本,在理想情況下,將滿足很多用戶的需求。
因此,盡管大步邁進的云游戲時代還未到來,但“云手游”的應用模式可能會悄然走進用戶的生活。特別是在5G時代,基于5G網絡的輕度本地渲染加重度云端渲染模式,可能會發(fā)揮越來越大的作用。
在時代的變遷中,華為云將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除了上述提到的解決方案外,華為在云手游方面還擁有一系列技術優(yōu)勢。
首先,以自研的鯤鵬芯片為基礎,華為云構建了云游戲基礎架構,其性能較其他X86+安卓模擬器方案提高了四倍以上;同時,華為云是ARM服務器+AMD GPU唯一商用方案提供商,在ARM原生環(huán)境中提供畫面渲染能力,可以在云端完美模擬真實手機,實時生成游戲視頻流。
其次,華為鯤鵬是企業(yè)級設計,單CPU達到64核心。64核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分配,針對不同游戲可以隨時調整,靈活性非常高,可以應對游戲在不同時期的升級和迭代。
第三,華為擁有核心的網絡技術,包括網絡優(yōu)化、弱網環(huán)境下的網絡傳輸以及網絡加速等。
為了更好地推動國內云游戲的發(fā)展,華為還特別面向游戲企業(yè)推出了C6s云服務器,在計算性能、網絡性能和穩(wěn)定性方面表現優(yōu)異。值得一提的是,C6s云服務器采用最新的通用SSD云盤,高性能IO云盤性能提升了4倍,比超高速IO云盤便宜30%,每GB每月僅需0.7元,非常適合游戲場景下的高IO吞吐。
由此可見,云游戲離普通用戶越來越近了,只是這個過程不會伴隨著夢幻般的展示,而是悄無聲息地改變應用場景。或許有一天,當你打開手機里的游戲平臺,發(fā)現不需要下載龐大的游戲包也能直接玩大型手游,這可能就是華為云的功勞。這正應了一句古話:看不見的科技才是最好的科技。